资讯中心

2017年数字经济大爆发,云计算产业进入品牌时代

  

对于2016年的云计算产业来说,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G20杭州峰会把数字经济作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的四大行动之一。实际上,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以互联网为融合平台、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信息技术对于数字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毫无疑问,2017年的数字经济将迎来大爆发。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6年9月首次发布的测算数据,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8.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7.5%。而首个中国信息经济指数IEI显示,当前中国信息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推动力量,自从2006年以亚马逊推出AWS和Hadoop诞生为标志,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如今,云计算产业开始进入到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以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务能力为代表,并以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品牌时代。

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带来高服务品质的需求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所长何宝宏早在2016年1月就判断云计算2.0时代将到来。当时他判断,云计算市场的争夺焦点开始从公有云市场转向行业云市场,面向企业和行业的云服务正在兴起,云计算市场格局将重建。当然,毋庸置疑,面向企业用户的行业云,需要提升云服务的品质与保障。

进入2017年,云计算产业面临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带来的双重压力。在消费升级方面,目前个人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预测2016-2030年间其年均实际增长率将保持在5.5%,在整体经济中的份额将接近50%,中国个人消费在未来15年的增量将会比当前欧盟的消费总量还要高。

经济学人智库预计截至到2030年,中国将有近35%的人口(4.8亿人)符合对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定义。经济学人智库特别强调,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消费者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会更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

而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云服务不仅将成为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基础设施,也在间接为消费者提供最终可供消费的产品与服务。在一些行业,云服务甚至会直接成为企业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在企业与消费者双重要求的大前提下,对云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无到有”阶段,进入了精品化与品牌化阶段。

以智慧城市为例,2016年11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等292项国家标准,共提出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市民体验等8大指标,其中市民体验占比高达20%,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仅次于惠民服务。而国家质检总局的介入就是一个显明的信号,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

云服务基准全面升级

2016年12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云计算基准库(第二版)》(V2.0)。V2.0版本是在该院2014年推出的V1.0版本之上,对云计算基准库进行了升级。更新内容主要包括:扩展了云产品基准内容,新增加了针对云资源监控等内容;将云解决方案基准分成四级,其中增强级主要面向运维和运营能力;引领级则主要涉及智能化运维、跨云和审计性方面。

V2.0版本认为,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服务模式的重大创新,对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而V2.0版本对于云资源和云解决方案的监控、安全、运维等方面的增强,意味着从标准层面开始重视云服务的安全、稳定与可靠。

根据中国软件网与海比研究的《2016中国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及最佳实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目前有65%的受访企业表示没有或者暂时没有上云,这主要是对性能和安全的担忧,分别占到受访者的80%和70%。频繁出现的云服务宕机事件和安全事故让企业仍有顾虑,因为一旦企业的业务部署在了云端,由于云服务的性能或者安全性的不足给企业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

《报告》显示,国内IaaS品牌的平均满意度相对于国外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国外IaaS服务商起步早、综合技术实力雄厚,再加上国内企业帮助其尽快实现本土化,使得他们在用户口碑的较量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具体来看,国内IaaS服务商的满意度分别是腾讯云9.5、华为云8.7、阿里云7.9、百度云7.7,国外IaaS服务商的满意度分别是微软Azure9.5、AWS9.1、谷歌云9.0(满分10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腾讯相对在云计算领域的起步较晚,但由于是基于腾讯自身的技术优势对外输出,再加上海量用户对腾讯应用日复一日的考验,因此腾讯云的服务满意度为最高。以社交起家的腾讯用户遍布全球,目前腾讯每天能够处理的平台数据量已经超过35万亿条、约300亿条的即时通讯消息、超过20亿张图片,为腾讯带来了400P的基础数据,基本可以覆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社交到支付一应俱全。在此前提下,腾讯云将场景逐一还原,加上不断调整和深入的机器学习,达到精品云服务的能力。

BAT领衔云服务品质升级

同样是来自于海比研究的调查,在更看好的IaaS服务商的调查中BAT雄踞前三甲,其市场影响能力、技术力量、服务能力、资本优势和发展势头均被企业用户看好。

虽然企业对国内云服务品牌的看好率要高于国外,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自主可控的政策以及国家大力扶持本土品牌,但实际上BAT三大家在云计算技术本身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2016年11月,腾讯云的数智分布式计算平台夺得Sort Benchmark 全球排序竞赛GraySort和MinuteSort两项冠军、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同期阿里云以$1.44/TB的成绩获得CloudSort两个子项的世界冠军,打破了AWS在2014年创造并保持的纪录4.51$/TB。

GraySort和MinuteSort是云计算的性能之争,CloudSort被视为云计算的效率之争,分别代表了腾讯云和阿里云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不同方向以及国际水平。虽然腾讯云在2016年的比赛中用98.8秒完成100TB的数据排序,打破阿里云2015年创造的329秒记录,以及更早前百度的716秒纪录,但这并不代表阿里云或百度云停止了进步。2016年,百度将原百度开放云正式更名为“百度云”,对旗下云计算品牌进行全面战略升级,尤其是百度三大智能平台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对外开放,直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2016年可以说是BAT三大家云服务商你追我赶的节奏。以人工智能为例,阿里云在2016年8月推出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大脑“ET”,这是在2016年4月推出的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的基础上升级而来。2016年11月,百度无人车再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到了2016年12月,腾讯云也宣布推出7项AI服务,包括人脸检测、五官定位、人脸比对与验证、人脸检索、图片标签、身份证OCR识别、名片OCR识别等。

海外市场是阿里云和腾讯云目前争夺的另一个阵地。2016年11月21日,阿里云在迪拜宣布其位于欧洲、中东、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数据中心将于月内相继开服。届时,阿里云的计算节点将包括国内的6个数据中心以及香港、新加坡、美国东部、美国西部、日本、欧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等共14个全球服务节点。而2016年12月9日,腾讯云也宣布本月内再开放11个海外服务节点,加上已有的国内5个数据中心,腾讯云一共拥有19个全球服务节点。

展望2017年,BAT三大家在云计算领域之争还将继续。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好处就是三大家在竞争的过程中,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云服务品质,这无疑是促进数字经济以及消费升级的利好因素。可以说,一个以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云计算品牌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