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15+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北京

  

关于“15+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北京”的情况,实际上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有超过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其中许多都接入了AI大模型,实现了更高级别的智能化。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

一、大会背景与规模

二、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亮点

  1. AI大模型的接入
    • 多款人形机器人接入了至少12种AI大模型,这些大模型显著增强了机器人的理解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泛化能力。
    • 例如,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接入了文心大模型,能够依靠端侧多模态感知模型获得空间定位与语义信息,进行任务理解与规划,并协同配合机械臂和灵巧手完成智能搬运、智能分拣、智能质检等任务。
  2.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 这些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不仅限于单一场景,而是能够应用于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家庭陪伴等多个领域。
    • 例如,银河通用的Galbot G1人形机器人计划在商超、药房等零售场景下实现取货和补货动作;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W轮式通用机器人则专为柔性智能制造场景设计,具备抓取、放置、搬运等多种能力。
  3.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多款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如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1是国内首款基于实时地形感知动态上楼梯的人形机器人。
    • 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则展示了其像真人一样奔跑的能力,并在大会启动仪式上为启动仪式送上会徽。

三、具体案例与影响

综上所述,“15+带‘大脑’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北京”这一说法虽然具体数字上可能有所出入(实际为27款及以上),但确实反映了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在AI大模型赋能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些机器人不仅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够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