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互联网泡沫破灭,中国科技轻装上阵了吗?

  

根据彭博社报道,去年,中国内地资金大举涌入中国科技企业,将估值推高至泡沫水平。这让外国私人股本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它们必须进行新的投资才能生存。但这条投资隧道的尽头仍有一线曙光。来自中国富裕企业家和影子银行的融资正在枯竭,因此,未来争夺投资回报的现金可能会减少。

1

根据贝恩资本的统计,去年,亚太地区超过三分之一的私人股本新投资涌入了中国。有这么多钱追逐有限的目标,估值不可避免地会攀升。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收购的估值中位数是Ebitda的31倍,是大中华区其他行业的两倍,2016到2018年亚太地区的2.4倍。

即便是早些时候对中国科技公司融资进行投资的私人股本公司,它们的表现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贝恩资本董事戴嘉德(Johanne Dessard)表示,2014年至2015年,大中华区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投资者的撤资规模是他们投入的4.7倍左右。到2016年至2018年,这一比例已降至不到两倍。

图片2

 

正如我们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和外卖应用美团点评等科技企业的股价表现中所看到的那样,上市并不一定能阻止这种颓势。

在2017年和2018年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和软件公司中,私人股本持股的公司有62%在上市后的头12个月损失了逾30%的市值。相比之下,2015年和2016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涨幅为105%。

蜜月期注定要结束了,因为中国寻求回报的现金大山一直在缩水。2018年,人民币融资出现8年来的首次下降。在中国政府打击P2P贷款行业的行动中,P2P贷款机构的资金枯竭,而中国政府决定暂停国内IPO以支撑股市,这一决定也为潜在投资者关上了退出之门。

这是一个惊人的逆转。2006年末,在外资和在岸公司获准募集人民币计价的私人股本基金之后,该领域竞相超越亚洲的美元市场。亚洲私人股本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富有的企业家和同业拆借机构的大举涌入,到2009年,人民币基金筹集了91亿美元,而美元基金仅筹集了30亿美元。

图片3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去年,当时政府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打压,加上股市暴跌,导致内地投资者纷纷撤离。2018年,美元基金募集345亿美元,人民币基金募集109亿美元,主要由香港巨头高瓴资本和PAG融资。高瓴和PAG在最近几轮融资中分别筹集了106亿美元和60亿美元。

另一个主要的在岸资金来源也在枯竭。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的现金仍然充裕,但在共享单车公司Ofo等引人注目的失败之后,它们在投资方面变得越来越挑剔,这对已经在资金上苦苦挣扎的初创企业构成了进一步的挑战。

中国内地融资放缓并不意味着中国科技公司的终结。仍然有很多“干货”:去年年底,亚太地区投入但未使用的资金达到创纪录的3,170亿美元,以目前的速度,足够为三年的投资提供资金。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寻求建立一个纳斯达克式的科技板块,这可能会提振估值。

这可能足以让外国私人股本公司今年获得喘息之机,并选定一些目标。多年来,海外投资者一直在与中国资金争夺中国内地的投资目标,但都以失败告终。如今,他们或许终于又占了上风。